一直以来,泡腾片都被认为是种安全、服用方便的剂型,受到了不少年轻人、小孩子的喜爱。
可谁曾想,如此“人畜无害”的粒泡腾片竟会要了一个18月大孩子的命?
2017年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事件——
一个年仅18月大的幼儿,因感冒发烧,家长直接将一粒娃娃宁泡腾片塞进其嘴里,导致孩子窒息并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死亡。
原本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服用体验的泡腾片,反而导致了悲剧。
泡腾片,直接吞服可致命
为啥口服泡腾片竟会要人命?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原因一:口中融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泡腾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含有泡腾崩解剂——通常以有机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最常见。
当投入温水中时,泡腾崩解剂发生酸碱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得药片在水中迅速地崩解。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泡腾片在水中迅速翻腾溶解,水面剧烈“沸腾”的原因。
若错误地将泡腾片口服,口腔及气道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可能导致缺氧窒息。
原因二:诱发急性喉头水肿
泡腾片在口腔中崩解,在大量的药物溶解及酸碱性辅料等物质的强刺激下,气道可强烈地收缩和痉挛,诱发急性喉头水肿。
加上18个月大的幼童本身气道较小,身体各项功能较脆弱,可导致急性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其脑缺氧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三:意外窒息,幼儿死亡的一大原因
泡腾片直接堵塞气道,也可能是意外事故的原因。
这种情况与异物卡喉是一样的,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因花生米、杏仁核、水果冻、玩具零件、硬币等卡喉的患儿。
因此家长要把好关,别给小孩吃口香糖、果冻、大颗粒的坚果等,别让孩子在打闹中进食,喂药的时候不要颠簸、晃动着哄孩子。
泡腾片用法有讲究
第一次使用泡腾片的患者,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剂师。
想要药效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内服泡腾片具体冲泡方法还有一些讲究。
口服的泡腾片要放入温水中溶解, 温度不能超过60℃,水温过高会使药物有效成分部分或全部失效;
中成药泡腾药用热水冲服,才能彻底溶解有效成分;
不能用茶水或饮料冲服,因为可能会与化学药物直接作用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生成有毒的物质。
此外,泡腾片要现泡现喝,不要放置过久,有些溶解于水中的药物会因氧化而失效。
若泡服时出现不溶物、沉淀、絮状物等,不宜再服用。
4个服药错误,你最好别犯
大家常接触的药除普通药片、泡腾片外,还有糖衣片、缓释片、肠溶片、咀嚼片、口含片等,下面举几种常见的服药错误。
咀嚼片直接口服:咀嚼后直接服用,会导致药效大打折扣。
缓控释片掰开服:缓控释片能不能掰开,具体要看说明书。不能掰开的药物掰开后会破坏缓控释制剂的效果,从而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口含片直接口服:大部分口含片剂型直接作用于口腔,正确用法是口腔含服,直接服用等同于药效几乎为零。
外用当口服:外用药一般不能直接口服,如果不慎误服,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指导专家:廖日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