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蔻仁君
除了开对方药之外,中药煎煮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看似简单的中药煎煮,其实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今天金华佗就给大家带来正确的中药煎煮法。
煎药用具:煎药锅宜用砂锅或搪瓷皿为好,忌铁器。
煎药前准备:洁净冷水浸没药物,略高于药面2~3公分,滋补药加水宜多些,浸泡20~30分钟,以利有效成分溶出。
煎药方法:药物经水浸片刻,再行煎煮。沸后改用微火,以免过快煎干。一般药物煎煮两次,头煎沸后约25分钟,二煎约20分钟。若含芳香挥发油或解表药如紫苏、荆芥、薄荷等煎煮时间应短,煮沸后保持3~5分钟即可,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每次熬成药液200到300毫升为宜,一、二次煎药汁混合一起,分两次或数次饮服。实践证明,除解表药和芳香类药外,二煎药效果不次于一煎。治热性病,煎煮药液宜多些,并需分多次饮服,才能保证药力持续,收到疗效。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中药须煎两次呢?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逐渐由药材内部向汤液中溶解,但也不是一直溶出,当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溶出会减少甚至停止,这时取出一次煎汁后,加清水建立新的浓度差,进行二煎,可使有效成分进一步溶出(研究提示煎两次可煎出有效成分的90%以上,较煎煮一次可提升效率约10%)。此外,由于各种药材的质地坚松有异,有效成分的难溶、易溶有别,所以一、次煎汁的药液不但在浓度上有所不同,而且内容成分也稍有差别。例如:薄荷、砂仁等芳香性药物虽然已经“后下”,但是到了第二次煎取时基本上可说是“药力已过”;相反,一些质坚性腻的药物(如牡蛎,熟地),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如按一般煎药的习惯,有时二次煎汁并不比一次煎汁淡。由此可见,中药仅煎一次是不够的,煎两次比较合理,少数地区还煎第三汁。当然,不管煎几次,比较科学的办法是将煎汁混和后分次服用。
特殊处理: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常对某些药物采取先煎,后下,布包煎,另煎,烊化,冲服,泡服等。
先煎:矿石及贝壳类质坚难煎的药物,如生石膏、生牡蛎、龙骨、龙齿、磁石、石决明、代赭石、龟板等应打碎先煎数沸,约15~30分钟,然后再下其它药。
后下: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甙类或气味芳香如砂仁、杏仁、大黄、薄荷、木香、沉香、降香、丁香、鱼腥草、荆芥等不宜久煎,应在一般药物煎煮约15分钟再下,煎两三沸(约3~5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包煎:为防止药液浑浊煎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刺激,如旋复花、枇杷叶、赤石脂等宜布包后与其它药物一起煎煮。
另煎: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需单独切片另煎,煮沸约30分钟后滤出药汁,再煎一次,一、二两煎药汁混合,最后可兑入合煎的药液中一起服用。
烊(溶)化:阿胶、鹿角胶、饴糖之类,久煎易粘锅煮焦,且附着它药,影响药物有效成分溶解。用时应在它药煎好后,置去渣之药液中溶解,趁热内服。
冲服:丸、散、自然汁及某些药物需用温开水另行冲服,如珍珠粉、羚羊角粉、牛黄、琥珀末、砂仁末、参三七粉、竹沥、六神丸等。
泡服:用量少而用开水泡后即服,如藏红花、肉桂、胖大海、番泻叶、午时茶等,将药物放入有盖杯内开水冲入,加盖闷10分钟左右,滤取药汁服用。
想学习更多中医知识,可添加课程顾问微信咨询:1812218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