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怀药”是指古代怀庆地区(今河南焦作、沁阳等地)所产的山药、菊花、牛膝、地黄这四味药材。
山药
古代称薯蓣、玉廷、山芋、怀山药等。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山海经》中称山药为薯蓣,后因唐代宗名“豫”,与“蓣”音同而避讳,故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宋英宗名“曙”,与“薯”同音而讳薯,又改名为山药。
怀山药中最好的品种称为“铁棍山药”,山药断面呈菊花心状,落地如铁棍之声,故名铁棍山药。国内外商称怀山药为“怀参”、“补肾王”,与长白山人参齐名。山药是一味良药,它不仅具有医疗价值,还具有保健营养作用。
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无毒,味淡微酸,嚼之发黏,无副作用。
在临床使用中,有关怀山药治疗糖尿病的资料颇多,有单味使用,也有复方治疗,也有食疗,效果明显。山药中有效成分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山药有预防动脉硬化、肥胖症的作用。在很多滋补保健方剂中,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脾汤、右归丸等组方中都有山药。明代著名的益寿食品——八珍糕是由山药为主药,八味中药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的糕,用以治疗老人、小孩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等症。
菊花
现代除野菊花外,菊花商品主要有四种,即白菊、滁菊、贡菊、杭菊。
白菊主要产安徽亳州,称亳菊,还有河南怀庆产的菊花称为怀菊,四川的川菊、河北的祁菊,这些都属白菊一类。滁菊主产安徽滁县。贡菊产于安徽歙县,又称徽菊,浙江德清产的德菊,亦属贡菊一类。杭菊又有杭白菊与杭黄菊之分,前者称白茶菊,后者称黄甘菊,均产浙江桐乡等地。
四菊皆为药用菊花之佳品,畅销全国,享誉国际市场。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花,为常用中药。中医认为:菊花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之功。其可主治风热感冒、头晕、头痛、中暑、目赤多泪、视物不清、斑疹、高血压等症。今菊花多用于泡茶或入药。
临床应用:
1.除风热 黄菊花清透疏风效力较好,常用于外感风热而发生的头昏痛、目赤痛等证。外感风热,常与桑叶、连翘、薄荷等同用,如桑菊饮;风热眼痛,常与防风、白蒺藜等同用,如《本事方》菊花散。
2.养肝明目 白菊花养肝明目的功效较好,常与枸杞、地黄配伍,如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虚目暗。此外,肝风内动,肝阳上升而致头晕、头痛、目赤、耳聋等证,用本品与石决明、生地黄、白芍、羚羊角等药配伍,可收到平肝熄风之效。
怀庆地区温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北依太行,南滨黄河,是久享盛誉的“四大怀药”的主产地。其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效和极高的保健价值。
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属怀牛膝的干燥根入药。因本品茎有节,似牛之膝故名。足见古代中药命名很有实用性和科学性——以形态特征命名便于识别,以功能命名便于记忆和应用。
牛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在四大怀药中,唯牛膝在补益的基础上偏重于治疗。
怀牛膝其味苦酸,性平无毒。归肝、肾经。生用可散瘀血,消痈肿。主治经闭、痛经、难产和胞衣不下。熟用可补肝肾、强筋骨,主治寒湿,四肢痉挛,腰痛难伸,逐血气、降血压,久服轻身不老,为常用之良药。
临床应用:
1.有降压作用。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心血管病,有良好的效果。
2.抗炎与镇痛作用。牛膝酒制后,有明显的活血止痛作用,对瘀血所致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抗炎、消肿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病变吸收。
3.增强免疫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怀牛膝富含牛膝多糖,有明显的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作用。
4.兴奋子宫作用。
5.怀牛膝有效成分及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6.利尿作用。
7.解痉作用。对胃肠的蠕动有轻度抑制作用。
地黄
鲜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由于本品色黄,质重下沉,故名地黄。鲜者习称“鲜地黄”;若洗净焙干,至柔软为度,则为干地黄(处方名生地黄);再经多次蒸晒,即成熟地黄。
1.鲜地黄。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生津。
2.干地黄。又称生地黄,也具有以上功效,但清热力较弱而长于养阴。如琼玉膏用为主药,配伍人参、茯苓、白蜜,养阴滋燥,治干咳、虚劳等证;又如犀角(现禁用,以水牛角代替)地黄汤止阳亢吐衄或便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应用。
3.熟地黄。取生地黄加黄酒蒸至内外黑润,酒水吸尽,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然后切片晒干,通称“熟地”。熟地味甘,性微温。主归肝、肾经。是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良药。主治血虚、阴亏、精少等疾患。适用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消渴、须发早白、未老先衰等。四物汤以熟地黄配伍当归、白芍、川芎,用于慢性病理血,亦用于血滞之证,妇科用得尤多。四物汤与益气汤相合,即为八珍汤,用于气血两虚患者(熟地味甘而腻,久服有碍消化,与砂仁同用,可减少副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乐山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