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也是一名内分泌医生。由于工作的原因,见过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我开始思考我的后半生。
毕业时,我曾彷徨
父母、很多同学都认为我应该至少选择一份不上夜班的工作,似乎我不可以承受更多的“生命之重”,最后,我憋住了眼泪、忍住害怕,还是考了医学研究生,选择了内分泌科。
起初,我是这样想的:我的家庭不富裕,我的长相不出众,又是独生子女,我只有靠自己才能和“糖”漫长而坚定地斗争下去,只有有份还算可以的工作,我才可以承受更多的“生命之重”。
毕业时,给自己日记本写了一句话鼓励自己:敞开自己、面对世界。
研究生时代,糖友教会我面对人生
在我的研究生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糖尿病病人,偶尔还有比我更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个糖尿病并发症都在我眼前一幕一幕地演示着,也警示着我。
与病人交流时,我理解他们面对“糖”的痛苦与无奈,用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如何控制饮食、如何运动、如何调胰岛素剂量,遇到血糖管理特别好的病人,我也会反思自己,是否会和他一样管理得很好。
我渐渐地发现,“糖友”教会了我面对人生,我常鼓励自己:现在的困难,弹指一挥间,就成了酒里的故事,而以后的不可预知的“意外”,需要你每天经营好,而“自律”是你的“安心符”,更是“健康符”。
一位难忘的糖友
作为一名“糖人”,又是一名内分泌小医生的我。上个月的一个急诊夜班,接诊了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性病人,接到120急救电话了解到:他是一个2型糖尿病人,症状是:气难喘一周。
我看到他时,旁边站着一位老奶奶,右手绑着纱布并用三角巾把右前臂悬挂固定在颈根部,想必右前臂骨折了。在我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我深深地陷入沉思,或许是同作为“糖人”的我,对他的病情多一些怜悯,更多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思想。
他是一位合并糖尿病足、冠心病,目前急性心力衰竭的大龄单身男性病人,只有这位近70岁的老母亲,无兄弟姐妹,当我到病房叫那位奶奶去交费时,碰巧看到这个面带微笑的奶奶,正在拿着便盆给他儿子解大便,我内心突然感到难于言喻的悲伤从空气中浸润而来。
老奶奶轻言巧语地对我说:“他不好解大便,一会我来找你。”
急诊科不像住院部,交费、拿化验报告结果、拿药品都不在一个楼层,需病人自行去拿取相关物品,老奶奶从她裹了一层又一层布的小包裹里左翻右翻地找出她的银行卡,问我能不能用银行卡交,我点点头可以。
嘱咐她拿好手机、钱包,我担心老奶奶找不到楼层,派了跟着我的实习生带着她办完一道又一道的手续。
近1小时后,我接到报告单,这个病人的血红蛋白才24g/L(男性贫血标准Hb<120g/L),按照贫血分级,他是极重度贫血,我急忙到床旁再次详细询问他有没有急慢性失血的病史,让我愕然的是:
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发现他对自己的糖尿病严重程度一无所知,都是这位奶奶在旁补充。我看着这位老人,既为她的坚强而鼓掌,又为她现在的境遇担心、难过。
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糖人”,你必须比常人自律,好好爱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要找一个爱人,然后结婚生子,好好工作,对你父母负责,不要让年迈的父母一瘸一拐地为你奔波。
作为一名“糖人”内分泌医生,想对所有糖友,还有我自己说:战胜“糖”不是一天、一个阶段,而是每餐、每天,更不能忘记“糖人”的自律,我们每天面对着工作、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及“糖”的巨大诱惑,学会用自律释然、安然,用自律更多地爱家人,爱关心你的所有人,守护住我们余下健全的器官,让我们的后半生守得云开见月明,让自己失去“糖”有所值!
与糖尿病相伴的后半生,你打算如何度过,欢迎留言!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