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变成伤害孩子最深的毒药,毕竟,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
——睿妈
上周末,我和睿睿去超市挑选文具,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生吼叫:
“上次考试连班级前10名都没进,还有脸要玩具!”
我转过身去,看到一位妈妈,满脸怒容,正对着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大声呵斥。
男孩脸涨的通红,嘴里小声嘟囔着:“班里比我考得差的人多了。”
妈妈听他这么一说,脸色更加不好看了。
“你就知道跟学习差的比,你怎么不看看人家学习好的!”
“知道了!不买就是了!”男孩大吼了一句,气鼓鼓地转身就走。
妈妈看着孩子的背影,摇头叹息。
本来很平常的一次逛街,因为妈妈的一句话,最终变得不欢而散。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容置疑的,可有时候我们自认为对孩子好的行为,反而伤害孩子最深。
以下4种行为是伤害孩子最深的毒药,看看你还在做吗?
1
经常吵架
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知乎上曾有人提过这个问题,而下面的回答则是超乎我们想象的痛苦。
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感觉不到幸福,人变得自卑、没有安全感,不相信爱情和婚姻,甚至想要自杀。
我上中学的时候,朋友微微经常去我家写作业。她说,她很羡慕我,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从来不吵架。而她的家庭,每天都是无休止的争吵。爸爸妈妈每天当着她的面,相互指着谩骂,而她只能关门带上耳机,假装听不到。
微微说,她有时候真的很希望父母离婚,只有他们离了婚,这个家才能清净。
很多时候,夫妻关系破裂,但为了孩子,一直勉强维系着冷漠的夫妻关系。但是,吵架本身所带来的伤害甚至远远超过了离婚。
研究表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了。听当孩子听见吼叫、怒骂声时,他们的压力激素就会飙升。
长期处于争吵环境中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对性格的养成和后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才会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爱和安全感。
2
控制欲强
在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妈妈的遥控器》。
人到中年的妈妈和丈夫离婚后,儿子小伟就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机缘巧合下,妈妈得到了能操控时间的遥控器。
儿子渐渐发现,他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天,每天遇到相同的人,做着相同的事.......
直到有一天,小伟惊恐地发现,是母亲在用遥控器控制着他的生活。
如果妈妈不满意他今天的表现,就要推倒重来,直到改正为止。
小伟爱上一个女孩,妈妈不同意,不顾儿子的乞求,用遥控器“一键还原”。
受不了折磨的儿子选择自杀,妈妈发现后,按下遥控器回到儿子自杀的前一天。
小伟万念俱灰,哭着问妈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为你好”,是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未来要走的路,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轨道成长下去。
因为你的生命是我给的,所以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就是不孝。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和理解孩子,在他困难时给予关怀,在迷茫时多加鼓励。让他顺其自然,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3
经常打击孩子
节目《少年说》中,一个女孩的吐槽感染了很多观众,妈妈经常拿自己跟全年级第一的闺蜜做对比,让她既难过又委屈。
而面对女孩压抑已久的心声,妈妈只是反复强调,自己这么做都是为她好,有打击和压力,她才会进步。
其实女孩要的很简单,她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看到她的优点,以她为荣。
有多少孩子等着父母说一声“对不起”,而父母却等着孩子说一声“谢谢”。
别再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了,打击式教育不会激励孩子进步,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
孩子没有让你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你又何必要求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
4
手机不离身
前段时间在热搜上看到这样一篇新闻,女孩父母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陪她,但是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爸爸又一直看手机。女孩实在没办法了,就拿出自己的能录音的小闹钟,在上面录上一句话:"爸爸,请你不要再看手机啦!"
女儿将小闹钟放到爸爸身边,一直不停地循环播放这句话。
美国一位小学教师曾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不喜欢?
很多孩子的回答是,希望手机没有被发明过,因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在手机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
据统计:18-45岁年龄段的人玩手机平均每天超过3个小时,周末超过5个小时!
家长必读讲堂田先老师说过:父母手机不离手,不仅伤害了亲密的亲子关系,还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样。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手机而自杀身亡的新闻时有发生。
孩子沉迷于手机,作为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要因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变成伤害孩子最深的毒药,毕竟,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
愿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每个家庭都是最温馨的港湾。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