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t 栏目分类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中国小儿推拿网企业总部

联系人:中国小儿推拿网

电话:13460723332

手机:13460723332

邮箱:

QQ:

地址:中国-河南-开封


位置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推拿故事

小儿惊风的实质急救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18-09-17 作者: admin 点击: 74

小儿惊风的实质急救与思考

中国小儿推拿网 2018-07-19 09:16:35

【定义】俗称“抽风”,指患者肢体抽搐、两目上视、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

【病位】心、肝、脾

【病势】急惊风属实,慢惊风属虚。发作属实,缓解多虚。

【病性】以热为主。

【病因】外感、胎禀、外伤、惊吓

【基本病机】痰、热、惊、风

【理论依据】

一、中医

(一)惊风源流

小儿惊风被誉为儿科四大难症。言其常见,难治,死亡率高。

“惊”旧作“驚”,《玉篇》“骇也”,恐惧貌。“风”指起病急,来势猛,动摇状。“惊风”固定成俗,专指一类小儿突然发生的以手足抽搐、昏不知人,目瞪口呆为特征的疾病。

《小儿按摩经》开篇即言:“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肝主惊。因此,推测《按摩经》之病在肝,指的就是惊风。这从《按摩经》其后论述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病机和治法也可佐证。

何以小儿惊风如此常见又难治?

其实,古代儿科四大难症的惊风绝不是今天的高烧惊厥,也不是一时缺钙低钾的搐搦。

人类同惊风的斗争由来已久。最早的中医专著《五十二病方》就有“瘛”、“痉”等记载。如“痉者,风入伤,身信(伸)而不能诎(屈)”言其角弓反张貌。《五十二病方》还开刮痧治疗先河,云“婴儿瘈者,目繲斜然,胁痛,息瘿瘿然,矢不化而青。……因以匕周抿婴儿瘛所,而洒之桮水中,候之,有血如蝇羽者,而弃之于垣。更取水,复唾匕以抿,如前。毋征,数复之,征尽而止”前段,抽搐,目斜,呼吸急促,屎青,明确病在肝。后段介绍了刮痧与祝由联合运用的治疗过程。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正式将痉列为病名,如《腕折中风痉候》《金创中风痉候》等。认为“产后中风痉者……,风气得入五脏。”关于新生儿发痉的机理,首次提到“脐疮未合,谓风所伤,皆令发痉”。南北朝时期发现金创与抽搐相关联,有《金创疭瘈方》流行。唐蔺道人在《理伤续断方》中明确指出惊风之抽搐发痉是“破伤风”,曰“不可见风着水,恐成破伤风”“成则不可治”。同期,唐窦桂芳《黄帝明堂灸经·卷下》创立急惊风和缓惊风病名,云:“小儿急惊风,灸前顶一穴,三壮。”又云:“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

那个年代,除了破伤风外,各种瘟疫司空见惯。瘟疫流行,大多高热、抽搐,神昏,所以,那个年代的小儿惊风真的发病率高,治疗非常困难,才有“急惊属热属实,慢惊属寒属虚”(钱乙)之说,才直接导致了除中药外的其它疗法的发展,特别是刮痧和小儿推拿术(小儿推拿直接得益于看惊掐惊术)。

(二)惊风内涵与特征

从历代记录的小儿惊风的症状来看,它不是某一种病,而是一种危急的病理状态。如明末王大纶《婴童类粹》列惊风二十四候图说,计有喘脑惊、胎惊、厥逆惊、眠厥惊、走厥惊、兔儿惊、吐泻惊、痘痧惊、痢疾惊、爱眠惊、蛇甩惊、老鸦惊、夜宿老鸦惊、哑惊、猛行惊、闭脉惊、乳风惊、肥瘠惊、班脊惊、摆惊、足摆惊、急风惊、风寒惊、肿泻惊。《小儿按摩经》提到了“四足惊”、“水惊”、“人惊”、“雷惊”、“发热惊”等。明龚云林《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全书》有兔丝惊、马蹄惊、水泻惊、鲫鱼惊、乌纱惊、乌鸦惊、肚胀惊、潮热惊、夜啼惊、缩沙惊、脐风惊、慢惊、急惊、弯弓惊、天吊惊、内吊惊、胎惊、月家惊、盘肠惊、锁心惊、鹰爪惊、措手惊、袒手惊、看地惊等二十四惊。

其实古代名目繁多的惊,并非不同的惊,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考古今医籍,可以归纳出惊风的如下特征:

1.起病急。几乎都是在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或在愤怒、急躁、恐吓、巨响、水声时引发或加重。

2.神志昏迷或错乱。大多呼之不应,或昼夜颠倒。

3.抽搐强直。可四肢,可脊柱,可牙关。

4.目定目呆。“定”为眼停留在某个方向,可翻上,朝下,或直视,或斜向。“呆”为目无光彩,灰暗。

5.语言丧失或错乱。表现为口不能言,或言不达意,或尖叫惊呼。

6.二便失禁。

7.四肢逆冷、面青。

8.喉间痰鸣,呼吸不畅,或呕吐痰浊。

9.可伴有发热,或剧烈吐泻之后。

10.脉象促,或乍有乍无,或停止。

(三)惊风的基本病机

对照上述惊风特征不难得出痰、热、惊、风为惊风病症的基本病机。即四者的结合引发了惊风的发生。

1.痰:惊风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乃痰阻气机,痰迷心窍,痰蒙清阳。发作时喉间痰鸣,气道梗阻,更是痰浊的特征。惊风之痰可由热邪煎熬,可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还可因气机郁结,气不行水,水湿泛滥而成。

2.热:惊风多伴发瘟疫疾病,患儿多有高热。热性蒸迫,火性炎上,阳亢生风,乃昏厥。热邪煎熬,津液耗竭,元气亏损,筋脉失养,筋急而挛缩,始有抽搐。惊风之热多因外感热邪,或瘟疫,或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而成。

3.惊:作为病机,其一言其病因,惊风引发或加重的各种原因提示惊风发生与卒受惊恐有关。其二言症状,惊风的神志昏迷或错乱,目定目呆,惊恐貌,脉象乍有乍无等,与惊则气乱有关。惊多因卒受惊恐,或先天禀赋较弱,神弱气怯。

4.风:惊风起病突然与风善行数变有关。惊风抽搐与风主动有关。风因于外感,或热极生风。

总之,正是痰热互结,风痰上扰,风火相煽,惊则气乱,引发了惊风。并且,痰、热、惊、风四者相合与比例还决定了惊风的类型和症状。

慢惊风还是惊风,发作时的基本病机仍然不离四者,不过抽搐日久,抽搐无力,体质虚弱罢了!

二、西医

1.概述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重病症,也是最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症状,以肢体节律性运动(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婴幼儿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有些抽搐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短暂抽搐对人体影响不大,但长程抽搐则可能导致永久神经系统损害。小儿惊厥伴有发热者,多为颅内感染所致。不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如癫痫、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2.病理生理

小儿惊厥可以是癫痫性发作,也可以是非痫性发作。前者为各种原因致脑细胞功能紊乱,大脑神经元过度兴奋,突然大量异常超同步放电,引起骨骼肌收缩。后者为脑干、脊髓、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兴奋性增高,如电解质紊乱(如钾、钠升高或钙、镁等降低);也可是情绪改变如癔症。

3.发病机制

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自控力差。神经纤维外层即“髓鞘”未形成,不能绝缘和保护神经。当受到惊恐等刺激后,易兴奋,兴奋冲动还易于泛化,从而导致整个大脑失控。同时,患儿易于感染,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和微生物容易进入脑组织,产生颅内感染,影响中枢神经稳定性。

4.病因分类

感染性:常见颅内感染,主要为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致之脑膜炎、脑炎、脑脓肿。颅外感染则可因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中耳炎、破伤风、百日咳、重症肺炎等引发。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传染病初期的高热,最易因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等导致惊厥。

非感染性:包括颅内疾病,如颅脑产伤、脑外伤、颅脑缺氧、颅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疾病、脑发育异常、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胆红素脑病等。其它,如癫痫、婴儿痉挛症、代谢异常、中毒、药物副作用、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癔症等也常常引发惊厥。

【治疗】

一、治则

无论急、慢惊风,发作时均应看惊掐惊,开窍醒神治其标。休止期应辨证论治图其本。急惊风病在心肝,属实证,应以平肝息风、清热泻火、宁心安神为治。慢惊风病在肝脾肾,虚实夹杂,应以补益脾肾、平肝息风为治。

豁痰开窍,活血化瘀在惊风防治整个过程中有积极意义。

二、治法

1.中药:发作期,患儿神识昏迷,口噤不开,非中药之所长。试用麝香、南星、菖蒲、薄荷等为粉(平时制作),鼻中取嚏以救急。该方药芳香、开窍、定惊、醒脑。缓解后,可用天麻(祛风、豁痰开窍)、三七(活血、通窍)、珍珠粉、酸枣仁(安神定惊)、麦冬、茯苓(养心安神定志)为粉,长期服用。

2.小儿推拿:

捣小天心、拿止惊(痉)穴,如曲池、委中、百虫和承山等,掐惊术,掐人中、十宣、威灵、左右端正、精宁、老龙等(针对惊和风)。

心肝同清、清天河水、推桥弓(针对热)

揉板门与分推膻中(针对痰)

中医与惊风的斗争由来已久,这种斗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和治法的诞生。小儿推拿术就直接来源于看惊掐惊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惊风发作时,中医很无奈。而面对诸如破伤风、脑炎、狂犬、癫痫、电解质紊乱等所致之惊厥,无论中药、针灸,还是推拿都很无助。我们得正视现实,努力去探讨、研究和创新。

3.西医急救:取侧卧位,松解衣领,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痰多吸痰,高热退烧,呼吸急迫给氧,呼吸暂停人工呼吸。止惊药物首选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

【调护】

1.发作时,不宜喂水、灌药和进食,以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缓解后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以免诱发惊厥发作。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支撑材料】

1.病因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热”。

《小儿推拿广义》:“夫小儿有热,热盛升惊,惊盛发搐,又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八候者,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身仰后向,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视者露睛不活,是谓八候也。其四证,即惊、风、痰、热是也。”

“急惊属阳,皆由心经受热积惊,肝经生风发搐,风火交争,血乱气并,痰涎壅盛,百脉凝滞,关窍不通,内则不能升降,外则无所发泄,以致啮齿咬乳、夹持唇红、鼻额有汗、气促痰喘、忽尔闷绝、目直上视、牙关紧急、口噤不开、手足抽掣、此热盛而然。慢惊属阴,皆由大病之余,吐泻之后,目慢神昏、手足偏动、口角流涎、身体微温、眼目上视、两手握拳而搐,如口鼻气冷、囟门下陷、此虚极也。”

《小儿药证直诀·急惊证治》:“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

《景岳全书·小儿则·惊风》:“惊风之要领有二:一日实证、一日虚证而尽之矣。盖急惊者阳证也,实证也,乃肝邪有余而风生热,热生痰,痰生客于心膈间则风火相搏,故其形证急暴而痰火壮热者是为急惊,此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慢惊者阴证也,虚证也,此脾肺俱虚,肝邪无制,因而侮脾生风,无阳之证也,故其形气病气俱不足者是为慢惊,此当专顾脾胃以救元气。虽二者俱名惊风而虚实之有不同,所以急慢之名亦异。凡治此者不可不顾其名以思其义。”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诸风掉眩,统属肝木。小儿纯阳,真水木旺,心火已炎,固肺金受制,无以平木,故肝木有余,而脾常不足也。失于保养,寒暄不调,以致外邪侵袭,饥饱失节,以致中期损伤,而急惊、慢惊之候作矣。”

2.治疗方法

《小儿按摩经》:“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证,治宜清凉苦寒,泄气化痰……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

《小儿药证直诀》:“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

《幼幼新编》:“风搐频者,风在表也,易治,易发之。搐稀者,风在脏也,难治,宜补脾。”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故急惊属肝,风木有余之证;慢惊属脾,中土不足之候。有余,则清之、泻之;不足,则温之、补之。”

《幼科推拿秘书》;“急惊推拿宜泻,痰火一时相攻,自上而下莫从容,攻去痰火有用。推拿慢惊需补,自下而上相从,一切补泻法皆同,男女关腑异弄。”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瘈瘲,筋脉拘挛。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

作者廖品东


来源:本站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把这个内容加到文章底部。查到了很麻烦的。相关标签: 中国小儿推拿网,小儿推拿培训,开封贝乐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小儿推拿培训 开封小吃培训 郑州汽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