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咳嗽为人类呼吸道发出特殊声音,同时伴随气流与飞沫从气道喷涌而出的一种现象。咳嗽为人类自洁呼吸道,以清除异物或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射动作。中医对咳嗽认识由来已久。《素问 咳论》以“肺之令人咳,何谓也”开篇,并展开论述。
咳嗽四季均有,冬春多发。各年龄段均有,新生儿不幸免。
中医咳嗽独立成病,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但只有咳嗽突出时,中医才称为咳嗽病。
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纤维化等可参考本病。
【病因病机】
肺失清肃为咳嗽的基本病机。
肺为娇脏,不耐寒温。各种外邪侵袭使肺失清肃。各种内伤病因,如脏腑火热(肺火、肝火、肾火、中焦湿热等)、痰浊、水饮、气滞等一旦干肺也使肺失清肃。肺气虚,难于自洁,失清肃。肺阴虚,肾阴虚,肺失所养,肺络受损,亦失清肃。清代陈修园认定“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咳嗽是现象,排异是本质。异者,“痰”也。咳嗽必然有痰,小儿却不会吐痰,必须通过咳嗽以排痰。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发烧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2.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罗音。
3.X线摄片示支气管或肺纹理增粗或紊乱。
二、鉴别诊断
1.顿咳 由时行疠气所致。病程长。初咳期7~10天,似感冒。先发热2~3天,热退始咳,咳嗽逐渐密集、加重,夜咳为主。痉咳期2~4周或更长,典型的百日咳征,即阵发性、痉挛性、剧烈咳嗽,咳后伴鸡鸣样吸气声;兼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每因情绪激动、进食等诱发。恢复期2~3周;痉咳减轻乃至消失;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咳声嘶哑为主症。
2.肺炎喘嗽 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张口抬肩为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见口唇指甲紫绀。
3.肺痨 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以阴虚燥热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消瘦等。
知识链接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是由于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分泌物等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至延髓咳嗽中枢而引起。咳嗽发生时,首先快速短促吸气,膈肌下降,声门迅速关闭,呼吸肌与腹肌快速收缩,肺内压迅速上升;然后声门突然开放,肺内高压气流喷射冲击声门裂缝所致。通过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等随之排出。咳嗽可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在肺内淤积,对维护肺部换气功能有重要意义。临床不宜盲目见咳止咳。
【治疗】
一、治法
清肃肺金为咳嗽的基本治法。外感咳嗽辅以疏风解表,宣肺祛邪。内伤咳嗽实证应针对痰、气、火热等不同状态,辅以化痰,理气,清热降火等治法。内伤虚证应针对气虚或阴虚辅以益气,或养阴治法。
痰是咳嗽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或加重咳嗽的重要原因。判断痰的性质,采用化痰、排痰是咳嗽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基本方
组成
清肺平肝(同时操作3~5分钟)
肺俞操作(分别按揉、叩击、振、横擦或平推,共3~5分钟,令局部透热)
降肺法(一手扶患儿后枕部,使其头略前倾。一手掌根节律性击打患儿背部,并就势向下推进。反复操作1~2分钟)
肃肺(抱儿侧向坐于大腿,双掌一前一后挟持患儿前胸后背,从上至下依次推抹、搓揉、叩击并挤压,以上为1遍。操作3~5遍)
按缺盆(以两拇指或食指置于两缺盆,同时下按至患儿最大忍受度,停留数秒,放松,再按,反复操作30秒)。
咳穴催咳并抱肚(以拇指横向置于天穴上1寸,用力下按并横拨催患儿咳嗽。然后迅速以双掌抱患儿胸部挤压3~5次)。
方解
清肺经清肃肺脏,化痰顺气祛邪;清肝经平息肝旺。二穴同时操作,治各种咳嗽有效。肺俞位于肺区,专一治肺,亦令肺金清肃。降肺法与肃肺法振动胸廓,化痰散结降气力强。缺盆镇静化痰止咳有效。咳穴能催咳,抱肚法挤压胸廓。全方通过降逆、化痰、顺气、镇静和催咳催吐之法使肺金清肃而咳止。
链接---咳嗽与痰
咳嗽大多伴有痰涎。辨痰对于诊断和治疗咳嗽有意义。湿痰、寒痰、风痰痰量较多;痰少多为热痰、燥痰;干咳无痰在中医还是有痰,是燥痰或顽痰。治疗咳嗽一定要治痰。治痰途径,其一为健脾助运化,杜绝生痰之源。其二为直接化痰,排痰。小儿推拿化痰有运内八卦,纹路推法(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肾纹),点三凹(天突、缺盆),肃肺法,开璇玑,揉膻中并乳旁乳根,搓摩胁肋等。其中,抠痰法(咽喉探吐),天突推拿法为其特色。
三、操作指南
1.肺在上焦,肝在下焦。肺降肝升为升降常态。咳嗽为肺气上逆,自当清降肺金。但因肝气之升,最易木火刑金,使肺气难降。故民间推拿大多清肺经与清肝经同时操作,冠之为“清肺平肝”。宜久推多推。
2.清肃肺经,在手有肺经肝经。在体有肺俞。肺俞专一治肺。其操作不在手法种类,也不在时间长短。获取疗效的关键在于给肺俞足够刺激。临床以局部潮红和发热为度。如不发热,甚至可用海盐细末沾水,横擦之。
3.降肺与肃肺法为胸廓局部操作,通过振拍、叩击与推抹直接作用于肺系。拍击时力度较重,以胸廓振动为佳。由于肺系为人体自身固定结构,而痰与分泌物为病理性附着物,它们具有流动性。通过振拍当使之脱离附着部位而随咳嗽排出。
4.《内经》就用缺盆清热豁痰。按之具有化痰,镇静之功,对于咳嗽连声,喉痒即咳等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操作时要求逐渐加力至患儿最大忍受度。孩子太小可能哭闹,亦应坚持之。
5.抱肚实则抱胸。咳穴催咳与抱肚法应按顺序操作,即先催咳,再抱肚。该法刺激强度大,多于结束时操作,且非常规方法。临床可根据咳嗽伴呕吐,喉间痰鸣和体位变动(尤其是早晨起床)即咳等症状确立有痰,然后运用。催吐不一定吐。小儿不会吐痰,刺激所产生之痰常常被其吞咽。只要患儿产生深部咳嗽,或吞咽反射即可。吞咽入胃,肺亦清肃之。该法不宜在哺乳之后操作。
四、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以咽痒声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为特征。治宜祛风散寒,宣肺止咳。基本方重点操作清肺平肝和肃肺法。加揉外劳1分钟,拿列缺30~40秒,拿风池与颈夹脊1~2分钟。
2.风热咳嗽 以咽喉疼痛,口渴,浊涕,发热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脉浮数,指纹紫为特征。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基本方加清天河水3~5分钟,清天柱骨令局部潮红,拿肩井1~3分钟。
(二)内伤咳嗽
1. 痰湿咳嗽 以咳声重浊,喉间痰鸣,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为特征。治宜燥湿化痰。基本方重点按缺盆,催咳催吐与抱肚法。加掐揉板门或鱼际穴各10次,纹路推法(掐四横纹5遍,掐小横纹5遍,揉掌小横纹2~3分钟),开璇玑3~5遍,揉膻中并乳旁乳根1~2分钟。
2.痰热咳嗽 以发热后咳嗽,咳声深沉,痰黄质稠,或成结块,面红,唇红,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绛为特征。治宜清肺化痰。痰湿咳嗽方加清天柱骨令局部发热,推桥弓5~10次。
3.阴虚咳嗽 以咳嗽日久,干咳无痰,喉痒声嘶,面颊红赤,潮热、盗汗,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深红为特征。治宜滋阴润肺,清虚热。基本方加补肾经1~3分钟,揉二人上马1~3分钟,轻揉天突穴1~2分钟。
4.气虚咳嗽 以咳嗽日久,咳嗽无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动则汗出,舌质淡嫩,脉细无力,指纹淡为特征。治宜补益肺气,敛肺止咳。基本方加补脾经,补肺经各3~5分钟,捏脊3~6遍,拿喉结10~20次。
【注意事项】
一、小儿推拿治疗咳嗽有疗效。但治疗需要时间。外感咳嗽可推3~5天,内伤咳嗽推拿时间相对较长。小儿感冒发烧当时可能并不咳嗽,但热退或感冒症状消失后常常咳嗽。故在治疗感冒发烧时应有预见性,事先告之家长。
二、不要见咳止咳。咳嗽为保护性反应。小儿不会吐痰,痰却肯定存在。只有痰尽,咳嗽才能止。有时推拿后咳嗽加重,不必惊慌。应区分是排异过程还是病情加重。
三、预防感冒有重要意义。经常感冒,或感冒日久,肺失宣降,难于自洁,引发咳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对预防咳嗽有重要意义。
四、小儿鼻炎、腺样体肿大、扁桃体肿大等常常也可表现为咳嗽。临床应注意鉴别并采取相应方法治病求本。
作者:
廖品东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小儿推拿学》主编
从医近30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小儿推拿事业,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参加小儿推拿专题片的录制,还应邀到新加坡、韩国等地主讲小儿推拿学。他圆润柔和的推拿手法和反复思考总结的推拿处方,不但得到家长认可,而且在业界备受肯定、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