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跌打肿痛,不少人想到的第一个制痛法宝就是膏药,“痛,就贴!”
而贴了膏药却不见好转,甚至加重疼痛,很可能是你用错了膏药。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教你区别不同膏药的用法禁忌,并指导你如何正确贴膏药。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 卢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邝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教授 王志明
4类膏药疗效不同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贴膏药方便、无痛,易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在风湿骨病患者的家中更是常备。
一般来说膏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活血消肿类
如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接骨膏等,适用于关节疼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扭伤、挫伤。
2、温热类
如狗皮膏药、追风膏药等,适用于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
3、寒凉类
如拔毒膏、阳和解凝膏、水黄膏和黄连膏等,适用于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散者。
4、特殊类
如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膏药等。
贴膏药谨记5点常识
作用有限
膏药多作用于局部,有各自的适应症和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
而且膏药多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只能用于缓解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现使用后病情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成分有禁忌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桃仁等活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幼儿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膏药。
急性期不宜用
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的急性期,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
这类膏药具有活血作用,伤后立即贴,不仅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可能还会加重淤血。
别迷信“远红外贴”
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以“远红外”为卖点的贴膏,并以治疗多种疾病为卖点。除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一些“远红外贴”还宣称能治疗前列腺炎、血管疾病等。
提醒大家的是,贴膏只能起到理疗效果,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使用这类膏药时还要注意避免烫伤。
部位、时间要选对
一般而言,膏药需要贴在有症状处,但有的膏药必须贴于特定部位,如小儿暖脐膏治小儿寒积腹痛,应贴在肚脐上,未满月小儿则应贴于脐下小腹处。
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也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贴膏药前,可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干。膏药贴一天一夜后,多需要更换。
如果贴后发现局部红肿、发痒或出现其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用,必要时就诊。
贴膏药讲究3个“准”
出现关节疼痛、风湿性颈肩腰腿痛等时,许多人会选择贴膏药来缓解和治疗。在使用上,贴膏药需讲究“四个准”。
1.找准症状
每一种膏药或药膏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根据中医辨证来使用。
如遇感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腿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追风膏药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橡皮类药膏具有消炎止痛及祛腐生肌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及慢性溃疡创面等。
2.贴准位置
许多人贴膏药喜欢估摸着贴,比如因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有些人可能会在胳膊、肩膀上等都有酸痛感,大致贴这些胳膊、肩膀等部位,并不能解决病根,正确的方法应在颈椎上找到压痛点。
除找准痛点外,贴膏药时还要根据病情选择“对侧痛点”。
如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如果是关节内的病变,关节的肌肉会形成保护性挛缩,在关节前后都要贴膏药,且贴的部位最好轮换着来。
3.记准疗程
一般来说,每日贴膏药的时长以8~12小时为宜,破溃的创面最好不贴。
两次应用之间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
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易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会刺激局部皮肤,产生瘙痒等不适。
本报实习记者张宇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