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家李中梓留下一段名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这句话竟然被很多中医吹捧。
其实,这句话害人不浅。
无论从中医脏腑理论,还是津液形成等理论,都难于得出脾为生痰之源的结论。反到是肺既是生痰之源,也是贮痰之器。现试解之。
痰是津液质变无疑。痰比正常津液浓稠。津液质变浓稠为痰理论上只有三种方式。即炼液、裹拮和聚液三种情形。三种情形基本都与肺有关。
1.炼液为痰。肺为华盖,五脏位置最高。最容易受到体内火热和阳气上升影响。各脏腑之阳气和火热,都会上炎薰灼肺。肺受火热,津液煎熬,炼液为痰。
2. 裹拮成痰。肺主气、司呼吸。现实,空气质量差,PM2.5浓度高,固体细小颗粒被吸入肺系,损伤粘膜,引发炎症。细小颗粒成为核心在局部裹拮成为痰。
3.聚液为痰。肺将脾上输的水谷精微、津液和卫气如雾露般发散到皮肤、血脉和全身各处,此为肺的“宣发”。一旦肺失宣发,精微和水液贮留于肺。流水不腐,精微化浊,聚液为痰。所以,肺的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脾失去健运,产生痰,痰流注到肺内,印证“脾为生痰之源”。但更多时候,脾还是上输的精微与津液,但肺失去宣发,精微与津液在肺内贮留,聚液为痰。
4.排痰肺之本能。肺纵向通过口鼻、横向通过皮毛与外界相通。外界任何气候和空气质量变化最先被肺感知。中医将人体不能适应的外界环境气候变化称为外邪。外邪侵袭,人体当抗邪祛邪!咯痰是人体重要的排邪方式。痰从口鼻而出,寻源于肺系。证明咯痰是肺祛邪与适应环境之本能。
作者廖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