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搞清楚关节炎和风湿病都是怎么回事吧。
春天来啦!年轻人为了追赶时髦,纷纷把脚踝露了出来(当然很多人一冬天也没藏起来……)
▲ 我爱露脚踝,时尚时尚最时尚 图源:xiaohongshu.com
但是坊间一直流传,露脚脖子属于“要美丽不要健康”的做法,会让身体落下毛病,而微信文章也有鼓吹这种说法的↓↓
▲ 文章部分内容截图
但实际上,上面截图中的内容,错误不少。
血液和皮肤、肌肉不一样。血液是循环的,时刻处于流动之中。局部寒冷确实会引起血管收缩,但是,“关节的血液就会变差”,毫无依据;退一步讲,就算变差也没关系,反正它会流走的……
当然,我们的重点是,露脚脖子真的和疾病有关系吗?
▲ 脚踝解剖示意图:红色,动脉;蓝色,静脉;白色,韧带;黄色,神经 [1]
文中提到的疾病,一共有两种,一种是风湿,一种是关节炎。
风湿的定义颇为复杂。传统医学认为,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许多疾病,都是由风、湿等“外邪”引起的,而这些疾病,都有酸、痛等临床表现,所以,将其统称为风湿。而一般说起“风湿”,指的是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化脓性关节炎,是关节内的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另一类是非化脓性关节炎。非化脓性关节炎,又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三种。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90%的患者为男性,且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这里,可以抛开不谈。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所谓“退行性”,就是随着时间演变,慢慢不好使了。
目前普遍认为,骨关节炎和损伤直接相关。肥胖会加重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某些职业,比如矿工、运动员、舞蹈运动员,也是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此外,任何关节损伤或疾病,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骨关节炎。[2,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稍微复杂一些,这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说,患者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不把自身组织当自己人,反而大肆攻击。使得关节滑膜充血水肿,进而,滑膜边缘部分增生,形成肉芽组织,覆盖关节软骨表面,最后,肉芽组织纤维化。临床上,跟骨关节炎一样,也会出现疼痛、肿胀、摩擦音等症状;不过,骨关节炎是“伤哪病哪”,类风湿关节则表现为双侧、多关节同时受累,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
▲ 健康关节与滑膜炎关节对比图 图源:meiyan.la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1939年,有学者从类风湿关节患者体内检测到一种特别的抗体,后来命名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RF)。[5]由此诞生了类风湿因子假说,这一理论认为类风湿因子会干扰正常的免疫系统,从而引起类风湿关节炎。不过,近年来研究显示,很多正常人体内都有类风湿因子,于是,学者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遗传决定人会不会携带类风湿因子,而微生物感染、激素水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发)、饮食习惯等,都可能是激活类风湿因子的危险因素。[4]
好了,我们总结了各种风湿病和关节炎的发病成因,都可以看出,与寒冷无关。
历次大规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一项涉及国内六大行政区的的调查显示,骨关节炎和年龄、饮酒、职业等密切相关,和经纬度(气温)不存在线性关系;[5]2000年,合肥某三甲医院进行的调查表明,居住地形(山区还是平原,存在气温差异)和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6]
天气不是问题,露脚脖子自然也不是问题。不过,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天气变动前常常存在气压变化,而气压变化又会影响关节的承压,所以,看上去,关节炎患者好像自带天气预报。
此外,露脚踝没什么,但是鞋子一定要选好。太小、太高、太平,都有可能引起关节损伤,进而发展为骨关节炎。
真相:露脚踝带来的寒冷并不会引起风湿病或关节炎。
------------------------------------------
参考文献
【1】DRAKE R, VOGL A W, MITCHELL A W. Gray’sanatomy for students[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09.
【2】李宁华. 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38): 133–135.
【3】邱贵兴. 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新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05, 19(7): 68–69.
【4】张义浜, 刘志敏, 熊凌霜.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5, 21(B03): 88–90.
【5】李宁华, 张耀南, 张毅等. 国内六大行政区域六城市中老年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39): 7758–7760.
【6】叶冬青, 沈冲, 徐建华.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探索[J]. 中国卫生统计, 2001, 18(6): 334–337.
作者:赵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