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保温杯,枸杞难敌岁月催。
确实,不注意保养身体,连一些小毛病都扛不过去。人到中年,是一些疾病的爆发期,这也是难免的,毕竟不再年轻了。如果中年不注意保养,就给步入老年的健康埋下了很大隐患。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压力真的是很大,焦虑无处不在,身体很容易出问题。
小编今天分享一个让生活变简单、让心情变轻松、让身体变健康的“七字诀”,也就是做到“三懒”、“四勤”、“五不贪”,无病一身轻。
做到“三懒”,护五脏
1、懒得着急
人到中年,很容易焦虑、焦躁,这样学会放松情绪就很重要,要让自己明白做事不要着急。
尤其中老年人,早晨起床,动作一定要慢,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因为清晨人醒来后,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起床过急,很容易发生意外。还有一些年轻人,听到闹铃响一咕噜就起床,这样也很不好。
吃饭时,最好不要囫囵吞枣,一会儿就吃完,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细嚼慢咽。如果吃饭过快,没有充分咀嚼食物,对胃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2、懒得生气
“百病生于气”,我们也经常听人说“气炸了”、“气懵了”、“气晕了”,这其实就是太过生气对人产生的有害作用。经常生气,对肝、肺、胃、心脏等很多器官都会造成很大损害。
上了年纪,少生气是应该要注意的,否则一不小心气上头,血压骤升,严重可引发脑卒中、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发生猝死。
3、懒得操劳
为了生活,终日忙碌、操心、操劳,这是很多中年人的情况,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虽然忙碌、操劳是一定的,但“劳逸结合”却是应该注意的。合适的时间注意休息,忙了好一阵子接下来小憩一会,午饭后睡个20分钟的午觉,这都不算难事,对身体是一个修复。
做到“四勤”,养生从小事做起
1、勤晒太阳,强骨头
30岁后,人的骨密度开始下降,骨钙日渐流失,45岁后,骨质疏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阳光,被人誉为是“不花钱的防癌方”之一。阳光对人体合成维生素D有帮助,能促进钙的吸收。
所以,正值秋日太阳不那么猛烈,不妨出门勤晒太阳,这对骨头挺好的。每天最好晒30分钟至1小时,但不要选择在日照太强的时候晒,觉得太晒太热可以晒晒后背。
2、勤散步,强心肺
现在的人,都是宅男宅女,久坐不动一族,锻炼的时间少,这一坐就做出很多身体问题,中年肚儿肥、痔疮、便秘......很多亚健康问题悄悄而至。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所以,下班后抽点时间散散步吧,能减少体内脂肪,避免“中年发福”;能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增强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对关节健康很有好处。
3、勤泡脚,助睡眠
足部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常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泡脚时,水温以38~45℃为宜,大约浸泡20分钟即可。水中加这几样东西,还能起到不同的功效:
姜——散寒,活血,预防感冒。
盐——清洁脚部,杀菌消毒,防止脚气病,去除脚部角质。
醋——放松神经,减压,助眠。
艾叶——祛寒、通经络,有助于缓解怕冷、痛经等症状。
4、勤梳头,解疲劳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经常梳头,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不仅可以固发防脱,保持发色黑润,还能疏通经络,起到缓解疲劳、提神健脑的作用。
梳头时,还可以配合头部穴位的按摩,有助于提高脑力,延缓大脑衰老。
方法:
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
用梳子点按督脉两边的膀胱经;
继续点按头部的胆经。
饮食“五不贪”,“三高”不找肠胃棒
1、不贪油
饮食过于油腻,易导致肥胖症、高血脂和冠心病。中年人更应减少动物性油脂的食用,因为动物脂肪内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特别提醒大家,素菜不等于清淡健康。有几种家常素菜是“吸油大户”,每吃一口都是在吃油,比如烧茄子、炒土豆丝、番茄炒蛋等等。
2、不贪咸
摄入盐分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对肾脏、心脏也会造成损害。
心血管专家建议:一般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不宜超过3克,肾病患者则不要超过2克。
3、不贪糖
糖的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血脂过高,脂肪堆积,引发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脱发严重,也可能与吃太多甜食有关。
4、不贪杯
喝酒对健康没啥好处,有人认为小酌有益。但最近《柳叶刀》上发布了一个涉及60万人的样本调查: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很难制定“安全限量”,多喝一点,伤害就多一分。
这是自然!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更是会对胃、肝脏、心脏、大脑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
如果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痛风、糖尿病、胃病和肝病,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5、不贪多
一顿不要超过八分饱。如果饮食过量,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长期贪多求饱,不仅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和大脑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