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小儿推拿的五经推法。
近日认真阅读《小儿推拿广意》有重大收获。
现谈谈体会。
原文
五经者,即五指尖也,心肝脾肺肾也。如二三节即为六腑。医用左手四指托儿手背,大指掐儿掌心。右手食指曲儿指尖下,大指盖儿指尖,逐指推运。往上直为推,往右顺运为补,往左逆运为泻。先须往上直推过,次看儿之寒热虚实。心肝肺指,或泻或补,大指脾胃只宜多补,如热甚可略泻。如肾经或补,或泻,或宜清。如清肾水,在指节上往下直退是也。
整理与启示
部位:手指螺纹面。从拇指起至小指,依次为脾、肝、心、肺、肾。而螺纹面下一节依次为胃、胆、小肠、大肠和膀胱。
体位与固定:左手握小儿手背,左手拇指掐于掌心内劳宫,右手食指屈曲置于小儿手指背面,拇指置于小儿手指罗纹面。
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直推。顺时针和逆时针运作为旋推(运法)。临床每指都先直推以“醒指”,再根据病情选择确定旋推方向。
补泻:直推为常规起式,每指均“先须往上直推过”,并无补泻之说。旋推才分补泻。即顺时针(右转)为补,逆时针(左转)为泻。
临床运用:心、肝、肺经应该辨证施治。实证用泻法,逆时针推运。虚证用补法,顺时针推运。因脾病多虚,故在拇指脾经,多用顺时针旋推的补法,但如果湿热很重仍然可以用泻法。肾经并非只用补法。就根据病情或者用补法(顺时针推运),或用泻法(逆时针推运),如虚火重,或小便赤而涩,也可用清法。肾经的清法是从指根推向指尖。
启示:所以,我觉得。五经正确的推法是先直推或来回搓以激活穴位,醒指以提高反应能力。然后根据各脏腑的虚实情况在各指分别运用补法,或泻法。补法为顺时针旋推,泻法为逆时针旋推。最后,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当本经有病时,选择与之有生克关系之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乘则泻其克我者,相侮则泻其我克者。这样的话,临床就不会乱了,也统一了。我准备在临床先采用这样的方法试试,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其实也是真正古人的操作!是纯中医啊!
廖品东